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计40分)
1.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2.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文物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大禾人面方鼎 D.四羊方尊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体现出这一时期( )
A.兼并战争不断 B.制度变革深刻 C.经济发展迅速 D.思想学术繁荣
4.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5.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活力”在后世体现为( )
A.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B.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C.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6.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二十窟初唐“西方净土变”中舞伎图,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它可用于说明唐朝( )
A.政治稳定清明 B.文化包容开放 C.妇女地位低下 D.经济繁荣昌盛
7.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
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8.为了研究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小张同学正在收集“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据此可推知,“某一时期”应该是(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
10.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
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11.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对上述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2.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
时间 | 1937年 | 1938年 | 1939年 | 1941年 |
日本陆军总兵力 | 24个师团 | 34个师团 | 41个师团 | 51个师团 |
用于侵华总兵力 | 21个师团 | 32个师团 | 34个师团 |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 88%以上 | 94% | 83% | 80% |
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导思想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4.在古巴比伦王国,一个奴隶因为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而被处以割耳之刑。此判罚的依据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15.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23年的端午节在公历6月22日。公历是世界通用的历法,它的基础是( )
A.授时历 B.俄历 C.农历 D.儒略历
16.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封闭和狭隘 B.自由和自治 C.衰败和落后 D.割据和独立
17.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12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
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B.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C.哈里发统治时期 D.幕府统治时期
18.“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由阿拉伯人创建的文化是( )
A.伊斯兰文化 B.儒家文化 C.玛雅文化 D.印加文化
19.这场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这场革命”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共有将近16个国家参与。其中,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过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来进行,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体现出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A.涉及范围广,爆发原因复杂 B.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
C.持续时间长,斗争过程曲折 D.社会影响大,斗争结果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3题,每题20分,计60分)
21.
材料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部分)
时间 | 革命活动 |
1894年11月 |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
1903年 | 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
1905年8月 |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
1907年 |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镇南关起义,均遭失败。 |
1911年4月 | 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摘编自统编本《中国历史使》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在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及新学知识,简析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2.
材料一 (2020年)11月23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凡的日子,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全国832个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能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任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析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任务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
23.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两国间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在对峙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和美国侵略越南战争;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摘编省统编本《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各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要以相互尊重超越恃强凌弱,以公平正义超越霸凌霸道,以合作共赢超越以邻为壑,对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念予以扬弃,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冷战给世界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你对21世纪“国与国交往的新路”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A
6.B
7.C
8.C
9.D
10.B
11.D
12.C
13.A
14.C
15.D
16.B
17.D
18.A
19.A
20.B
21.(1)革命志士早期的革命活动壮大了革命力量,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了革命斗志,积累了革命经验,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2)辛亥革命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2.(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采取了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举措;坚持人民至上和开拓创新;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全面参与。等等。
(2)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的一步,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等等。
对世界的贡献:为人减贫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复苏提供了拉动力量。等等。
23.(1)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影响和阻碍各国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国际间交流合作,不利于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团结。等等。
(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干涉别国内政;弘扬平等互信、包容共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议;加强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冲突;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