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考>导航>考试科目>
成人高考报名入口 张老师:13333709510(拨打)

2023年西藏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21 13:52:00  : 
   2023年西藏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粟                  C. 黍                  D. 玉米
   2.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3.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
   A. 重文轻武政策        B. 文化专制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休养生息政策
   4. 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
   A. 张衡                B. 徐光启              C. 宋应星              D. 祖冲之
   5.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元朝开始,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度            D. 科举制
   6. 下面是某同学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做的读书笔记,据此推断他阅读的著作是(    )

   著作:______________
   时期:清代
   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鹗(后40回)
   内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记载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地位: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7. 今天仍对全球人民造成极大危害的毒品,曾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肆虐。为抵御毒品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
   A. 平壤战役            B. 虎门销烟            C. 收复新疆            D. 威海卫战役
   8.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学习方法。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 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
   C.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图时间上标注的四个历史事件中,成为中国人民抗日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 意义                B. 过程                C. 背景                D. 性质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C.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 中苏关系恶化使得中西方关系改善
   12. 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辽宁舰”                         歼——20战机                        坦克方队
   A. 经济建设            B. 外交成就            C. 国防建设            D. 社会生活
   13. 古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该文明的重要标志是(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青铜器              D. 太阳历
   14. 中世纪某个西欧城市,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英磅税金的代价,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 投票表决            B. 武力斗争            C. 金钱赎买            D. 制定法律
   15.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 废除农奴制          B. 提倡“文明开化”    C. 建立新式军队        D.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6.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
   A. 诺曼底登陆          B. 凡尔登战役          C. 莫斯科保卫战        D. 萨拉托加大捷
   17.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图中①处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华夫脱运动                                 B.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问题,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此,中国提出(    )
   A. 进行大国竞争                               B. 设置贸易壁垒
   C.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4分,20题14分,21题16分,共44分。
   19.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就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背景

   改革内容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状况,进入北朝时期;
   ②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内迁较晚,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改革迫在眉睫。

   迁都

   迁都洛阳

   措施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联独爱之如一。”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第一百一十二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改革名称。分析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唐朝民族交往的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民族政策。写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0. 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时间

   1921年7月23日

   会议地点

   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会师歌(歌词)
   红军歌曲
   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
   两万里长征,经历十一省险阻与山河,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会合。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今日在新中国首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是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上宣布的。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三十万人。
   (《首都三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会议名称。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歌词中“伟大的会合”反映的历史事件。根据歌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征精神。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出这一事件的时间。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感悟。
   21. 海上探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7月,在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的“和平、交流、发展——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船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摘自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等殖民者从事赎卖非洲黑奴的活动。整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如图所示。
    
   材料四  它(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上海人民版社1999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发现”美洲的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A、B、C、D四条航线中,选出符合这一表述的航线。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图,从出程、中程和归程三段航程中,选出最能体现资本原始积累野蛮性和残酷性的一段航程。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A
   
   B
   
   D
   
   D
   
   C
   
   A
   
   B
   
   D
   
   A
   
   A
   
   C
   
   C
   
   B
   
   C
   
   D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4分,20题14分,21题16分,共44分。
   
   (1)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交融;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2)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事件:文成公主入藏。   
   (3)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4)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名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事件:甘肃会宁会师。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1949年10月1日   
   (4)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言之有理即可)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同时加强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2)航海家:哥伦布。航线:B   
   (3)事件:三角贸易。航程:中程。   
   (4)积极: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消极: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成人高考报名入口
成人高考院校
成考相关推荐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四月雪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