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5/11/18 14:42:00

试述淮安运河文化特征。

淮安运河文化特征: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1)水利文化。从古至今,淮安一直是大运河上的枢纽城市,也是水利设施工程最多的一段。清康熙时,河道总督行馆设于淮安清江浦。清代雍正后,江南河道总督署设在淮安。(2)漕运文化。隋代开南北大运河,唐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漕粮和漕盐运输,北宋时漕运量大幅增加,南宋时南北漕运受阻。明、清时漕运为最盛。一千多年的漕运文化反映了漕运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漕运有关的漕船制造文化以及与漕粮运输装卸地点相关的漕运码头文化和与漕粮储存、转搬相关的漕仓文化等。(3)淮安城市商业文化。由于淮安一直是运河线上的一座枢纽城市,因此淮安商业文化很丰厚,并且打上大运河的烙印。唐、宋时淮安商业就很繁荣。明、清时漕运总督署、清代河道总督署,明、清淮北盐运分司、税关的设立和造船厂、漕粮转搬仓建成后,淮安商业达于鼎盛期。(4)榷关文化。明清时淮安的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朝廷为了保证商品税的征收,在淮安设立税关。淮安关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税关之一。淮安税关折射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其文化遗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5)运河宗教文化。淮安历史上的水神崇拜很兴盛,建有很多庙宇祠堂,如淮渎庙、陈潘二公祠、惠济祠、栗大王庙、风湖大王庙、金龙大王庙等,除史书有相关记载外,今还有若干遗存。(6)淮安漕盐文化。淮安历史上既是淮北海盐的重要产地,又是主要的集散地。产盐历史可溯至先秦,经营管理有记载的为唐代。明清时的河下,清道光后的西坝皆因是食盐的集散中心而繁荣。涟水、楚州、淮阴等地都曾有重要的盐业管理机构。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