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简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参与生理性止血及凝血过程,并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肿瘤转移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的这些作用,是以它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等生理特性为基础的。     1.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循环中的血小板能填充VEC间的空隙,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小板能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可促进VEC、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利于损伤血管壁的修复。    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当小血管损伤时,血管收缩使伤口缩小;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局部黏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栓子堵塞伤口(初期止血);血液与损伤管壁接触,在组织因子和凝血因子Ⅶ复合物(TF/FⅦ)作用下启动凝血系统活化,形成凝血酶并导致纤维蛋白形成,后者包绕血小板和其它血细胞形成坚固的止血栓(二期止血),从而防止血液从破损处过度流失。    (1) 血小板的初期止血功能    1)血小板的黏附反应  血管内表面覆盖着一层完整的、具有强大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和抗凝功能的单层内皮细胞。    vWF有多方面的作用:①能分别识别血小板GPⅠb-Ⅸ和胶原上的结合位点,成为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的桥梁。②作为血浆中FⅧ的载体蛋白,保护FⅧ的活性,也能促进FⅧ的合成和分泌。③vWF和FN与血小板的GPⅡb-Ⅲa结合,参与血小板聚集。遗传性vWF的合成障碍与vWF亚基的聚合障碍,血浆中vWF含量降低或多聚化程度降低,可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FⅧ的活性,患者易发生出血,称为血管性假血友病。     2)血小板的聚集反应  血小板间的聚集通常是一个在一定(些)刺激物作用下引起血小板激活,并由Ca2+参与,经血小板膜表面受体(GPⅡb-Ⅲa、GPⅣ)与相应黏附分子(Fg、TSP、vWF、FN)识别、结合架桥而发生的复杂反应过程。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