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尸检病例分析:病史:死者,男性,11岁,患血友病。2岁起经常齿龈、皮肤及膝、踩关节腔出血,输血后消退。1979年从床上跌下,出现左手无力,抽搐,拟诊脑出血。经输血及大仑丁治疗,2年后才逐渐恢复。1983年10月到1984年6月相继输过进口VIII因子浓缩制剂5次,共5瓶。1985年9月抽血清作HIV-1检测。ELISA:t~重复检测了3次均阳性。阳性血清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也呈阳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见有5条HIV-1病毒蛋白抗体的条带。1986年开始,患者食欲减退、 消瘦,关节及齿龈出血次数增多,1年内输血浆达8次。1986年11月7日体检:体重25.5kg,身高110cm,OKT4:52%,OKT8:27%,T101(total T cells):97%,Hb8·5g, WBC4.2 x 109/L,血小板86x109/L,OT试验(一)。1987年2月22日出现呕吐症状,24月中午发烧(38.70C),下午头痛,入夜更剧。2月25日出现抽搐,神志不清,尿失禁。急诊室检查:体温37.50c(t1~F),脉搏120次/分,血压14.7/9.33kPa,深昏迷状态;头部无外伤,皮肤无出血,两侧瞳孔不等大。经输血浆、甘露醇及高渗葡萄糖等治疗无效,上午l l时20分死亡。5小时后病理解剖。
尸检捅要
淋巴结:少数淋巴结皮质滤泡扩大,但境界不清,周围小淋巴细胞套消失;多数淋巴结滤泡萎缩、消失,淋巴窦内见载有红细胞的巨噬细胞。
免疫组化检查:用UCHL.1,CD43,CD3三种T细胞抗体染色,发现这些淋巴结的绝大多数淋巴细胞为T细胞。残留滤泡生发中心浸润的小淋巴细胞为Y细胞。CDl45(+)细胞(B细胞)则明显地减少(15—25,26,27)。
脾脏:淋巴滤泡扩大,玻璃样物质沉着,细胞明显减少。
胸腺:皮质和髓质网状上皮细胞明显增多,皮质淋巴细胞相应减少。髓质哈氏小体多而明显。 阑尾淋巴样组织:萎缩或消失。
肺脏:小支气管周围和肺泡间隔淋巴细胞浸润。细支气管腔、管壁及周围肺组织内有大量细菌和霉菌。霉菌孢子和菌丝都存在,有些菌丝有短的分支a Grocott法染色证实菌丝有间隔可见。有的孢子排列成辐射状的扇形结构,呈典型的曲霉菌形态。
脑:右侧额叶和顶叶硬脑膜下有血肿二处,大小分别为3cmx2cm和5cmx3cm。此外右侧颢叶和顶叶交界处有胶质疤痕一处,大小6cmx5cm。

讨论题 1). 结合临床及病理解剖所见,本例病理诊断:血友病,艾滋病,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细胞淋巴瘤,慢性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脑出血,脑疝。 依据:依据临床:1岁,患血友病;抽血清作HIV-1检测。ELISA:t~重复检测了3次均阳性。阳性血清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也呈阳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见有5条HIV-1病毒蛋白抗体的条带。出现呕吐症状,发烧(38.70C),出现抽搐,神志不清,尿失禁。深昏迷状态;头部无外伤,皮肤无出血,两侧瞳孔不等大;输血浆、甘露醇及高渗葡萄糖 依据病理解剖淋巴结、胸腺、脾脏、肺脏、脑组织所见。 2). 从免疫病理观点,讨论本例淋巴结、胸腺、脾脏、阑尾淋巴样组织所见:扩大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滤泡增大滤泡旁淋巴细胞增生;细胞淋巴瘤,细胞性淋巴瘤;  原发性细支气管疾病,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慢性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脑出血,脑疝。 3). 本例硬脑膜下出血的原因是:血友病;几年前硬脑膜下出血。伴随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前性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 2. 沈××,女,6岁,因腹泻9天,发烧、腹痛及脓血便7天入院。发病前8天有 跌入粪坑病史。 体检:T 38~C,BPll0/70mmI-{g(14.7/9.3 kPa),精神萎靡,全腹有轻压育, 脐中可触及肠样肿块,可以移动。 粪检:RBC少量及巨噬细胞O~3/高倍镜。 病理记录:入院后用青链霉素治疗,次日大便呈果酱色,腹痛加重,出现全腹痛 伴肌紧张,立即剖腹探查,查见右下腹有一炎性肿块,盲肠有3cm×2cm的穿孔灶, 阑尾已坏疽脱落,术后未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因治疗无效手术后46小时死亡。 尸检:腹腔右侧有散在小脓肿20余处。结肠、空肠、回肠均可见溃疡,以结肠 为甚,且深。镜检在黏膜下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