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等级划分准则》的意义、具体划分的等级(五个级别)

正确答案:该准则的发布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和配套标准的制定和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提供了依据;为安全产品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安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看了技术指导,是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工作的基础。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计算机信息可信计算机通过隔离用户与数据,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它具有多种形式的控制能力,对用户实施访问控制,即为用户提供可行的手段 ,保护用户和用户组信息,避免其他用户对数据的非法读写与破坏。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与用户自主保护级相比,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实施了粒度更细的自主访问控制它通过登录规程、审计安全性相关事件和隔离资源,使用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具有审计保护级所有功能。此外,还提供有关安全策略模型、数据标记以及主体对客体强制访问控制的非形式化描述,具有准确地标记输出信息的能力,消除通过测试发现的任何错误。 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建立于一个明确定义的形式化安全策略模型之上,要求将第三级系统中的自主和强制访问控制扩展到所有主体与客体。此外,还要考虑隐蔽通道,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必须结构化为关键保护元素和非关键保护元素。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的接口也必须明确定义,使其设计与实现能经受更充分的测试和更完整的复审加强了鉴别机制。支持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的职能,提供可信设施管理,加强了配置管理控制,系统具有相当的抗渗透能力。 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满足了监控器需求,访问监控器仲裁主体对客体的全部访问。访问监控器本身是抗篡改的;必须足够小,能够分析和测试和支持安全管理员职能。扩充审计机制,当发生与安全相关的事件发出信号,提供信息回复机制,系统具有很高的抗渗透能力。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