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在学习《石钟山记》一文时,出现了如下的情况:   师:作者不迷信前人的说法,自己在深夜去探究其得名的原因,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生1:勇于探索。 生2:不盲从,不迷信权威。  生3:实事求是,勤于实践。  这时我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他为什么在深夜去而没有白天去呢 ?学生哄然大笑。  这句话显然答非所问,属于“节外生枝”。我当时一愣,随即冷静下来,没有去责问这位同学,而是马上说:“对呀,他为什么深夜去呢?xx同学动了脑筋,说明他肯于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好不好?”  然后,我就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和分析。学生们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发言踊跃。有的说夜深人静能更清楚听到水石相击的声音,有的说到了晚上湖水受潮汐现象的影响,流速更快,所以发出的声音更大„„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课程实施取向及其基本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此种课程实施取向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

(1)此材料所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2)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生新的教育经验, 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3)课程创生取向的基本观点:1.课程的本质属性是情境化的、人格化的 “经验课程”。2.课程知识不是一件产品或一个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前 进的过程”。3.课程变革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4.教师 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教师连同其学生,成为建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主体。 (4)课程创生取向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 1.增进对课程、课程实施、课程变革等内涵的理解。 2.引起老师和学 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获经验及成长的重视。3. 增进对教师和学生 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中的角色的认识,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变 革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