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1.阅读红色经典著作;2.观看红色影片;3.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梅园新村纪念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学习先烈先进事迹;4. 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专长,因地制宜开展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环境保护、信息咨询、就学就医、心理疏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各位学员可以选择一项或者多项进行实践,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要求:
1.不少于1000字;
2.有实践活动基本情况介绍;
3.立足实际,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理有据;
4.独立完成,杜绝抄袭。
5.不要以附件形式提交
本次作业截止到10月7号,请注意时间节点。注意作业提交的截至时间,超出截止时间则不能提交作业。课程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判分,评分时不追求标准答案,总分为100分。

答案
此篇文章仅做参考,不一定及格,具体的要和老师联系。
在看《建党伟业》之前,我已经阅读了有关这部影片的很多报道,也有意地翻阅了有关这段历史的一些书籍,6 月 15 日,该影片在各大媒体沸沸扬扬地报道中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怀着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对片子期待,我赶在“七一”之前观看了这部影片。
苏联开国领袖列宁同志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建党伟业》这部流行又经典的红色电影缅怀过去,其中蕴含“饮水思源”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影片叙述了 1911 年 10 月辛亥革命至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故事,这短短的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然而却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许许多多著名事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并将中国引向了最为光明的方向。面对众多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共一大,向观众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历史长卷,演绎出一部典型的“三段式”电影。其中色厉内荏的袁世凯、慷慨悲歌的孙中山、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是各自段落最富标签性质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手握富国强民的历史机遇,却落下了千夫所指的悲剧下场;孙中山坚持“三民主义”的政治信仰,却遭遇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毛泽东背负“体育救国”的最初理想,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和锤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袁、孙、毛三者的抉择与境遇,既在中国历史的天秤上,也在电影观众的心目中。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事件和人物为着眼点,影片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更多内容请和老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