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缘杂种为何杂天亡和不育?如何克服?
答案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核质互作不平衡|染色休不平衡|基因不平衡|组织不协调|杂种胚离体培养|杂种染色体加倍|回交法|延长
更新时间:2023/11/4 17:50: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某棉花A品种抗病显性单基因控制,但其它性状一般,B品种感病,但综合
答案是:选A为非轮回亲本,B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转育|注意回交次数|确定回交株数|A与B两亲本单交|确定选择方法,系谱法,混合法
更新时间:2023/11/4 17:50: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
答案是:Flor1956 年提出的|针对寄主方面, 每一个垂直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或早或迟也会发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
更新时间:2023/11/4 17:50: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什么是系谱法、混合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答案是:系谱法即多次单株选择法|是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杂交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杂交后先按组合进行种植从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
更新时间:2023/11/4 17:50: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何谓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什么要求杂交双亲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答案是: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纯系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品种|自交系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特殊配合力是指两个特
更新时间:2023/11/4 17:49: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试绘图并文字说明三系制种的程序。以及其与两系制种的不同。
答案是:隔离区I和隔离区II可以互换,但必须整体挪动|三系法需选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且需要两个隔离区而两系法中只有不育系和恢
更新时间:2023/11/4 17:49: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答案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DNA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局限于基础研究领域,还没有与育种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检测结果的偏差|QTL的精确定
更新时间:2023/11/4 17:49: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其他特殊用途玉米品质育种进展
答案是:爆裂玉米育种:全国已有十多个爆裂玉米新品种育成|青饲玉米育种|玉米笋育种:玉米笋的生产起源于我国台湾省
更新时间:2023/11/4 17:49: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一个垂直抗性品种推广后抗性丧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答案是:生理小种发生改变|植物的垂直抗病性丧失|培育多系品种|培育水平抗性品种|培育永久抗性品种|品种的合理布局
更新时间:2023/11/4 17:49: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试分析棉花产量育种与其产量结构、株型、叶型的关系
答案是:皮棉产量|密度|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果枝层数|每果枝节位数|脱落率|衣分|株型
更新时间:2023/11/4 17:49: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和( )三种。
A.正确
B.错误
答案是:B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引起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 )、基因突变及剩余变异等。
A.正确
B.错误
答案是:B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繁殖作物所采用的选择方式分别是一次单株选择多次( )、( )、集团选择。
A.正确
B.错误
答案是:B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常异受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分别是( )之间和( )以上。
A.正确
B.错误
答案是:B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自受粉作物群几乎是纯合物,但是由于( )以下的天然杂交和自然突变的可能,所以群中仍然存在着杂合物和突变类型。
A.正确
B.错误
答案是:B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系统育种的局限性有①有利变异频率( ),遗传基础( )。
A.正确
B.错误
答案是:B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系统育种的特点是①( )②可以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类型或基因
A.正确
B.错误
答案是:B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系统育种的实质是( )连续选优,从而使品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得到改良和提高。
A.正确
B.错误
答案是:B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答案是:我国地域广大,跨越几十个维度,气候、土壤差异很大,就一个省的气候、土壤、海拔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制定育种目标时,要针对具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无性繁殖作物进行杂交育种时,大体上要作哪些工作才能育出品种
答案是:诱导植物开花|进行有性杂交|从杂交F1代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实生苗|通过无性繁殖培育品种|可在以上基础上发挥
更新时间:2023/11/4 17:48: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列举5 种常见培养基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是:MS 培养基,基本培养基|B5|多数抑制|White|生根|KM|8p|原生质体培养|N6|花药培养
更新时间:2023/11/4 17:47: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轮回选择的步骤。
答案是:确定或合成一个原始杂种群体|从原始群体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当选的优良个体互交重组形成一个新群体|再从新群体中进行鉴
更新时间:2023/11/4 17:47: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杂种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原则。
答案是:配合力高|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综合性状良好|双亲间性状互补|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易于授粉
更新时间:2023/11/4 17:47: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引种的作用。
答案是: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发展工农业生产|充实种质资源|利用异地种植,提高作物产量
更新时间:2023/11/4 17:47: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试述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答案是:着眼当前国民经济需要,顾及生产发展前景|抓住当前生产主要矛盾,改进主要目标性状|育种目标要落实到具体性状上|考虑品种的合
更新时间:2023/11/4 17:47: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试述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是: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高|最初始的起源地为原生起源中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性状的遗传变异上存在一
更新时间:2023/11/4 17:47: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答案是:自交使杂合基因型逐渐趋向纯合|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分离|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异交的遗传效应,异交
更新时间:2023/11/4 17:46: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试析抗病性的一般机制。
答案是:避病,感病品种因某些原因没有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未发病|抗侵入,寄主凭借原有的和诱发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或侵入后建立寄主
更新时间:2023/11/4 17:46: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杂种优势的利用有哪些主要途径
答案是: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F2 剩余杂种优势的
更新时间:2023/11/4 17:46: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
答案是: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
更新时间:2023/11/4 17:46: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单产
答案是:扩大群体数量|有效利用水肥|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收获指数
更新时间:2023/11/4 17:46: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答案是: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自交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异交增强后代生
更新时间:2023/11/4 17:45: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物理诱变剂诱发突变的机理
答案是:典型的物理诱变剂是不同种类的射线|X射线|Υ射线|中子|X射线和Υ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物质电离|当生物体的某些
更新时间:2023/11/4 17:45: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我国棉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答案是:总产居第一位,约占全世界总产的1/4|面积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单产中等偏上,各产棉区差异较大|皮棉消费量居第一位|棉花加
更新时间:2023/11/4 17:45: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简述水稻杂交稻配组的基本原则
答案是:双亲要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双亲性状有所互补|双亲有较好的配合力|双亲要有较好的丰产性
更新时间:2023/11/4 17:45: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是:花粉不能在异种柱头上萌发|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花粉管伸入柱头后生长缓慢甚至破裂|花粉管不能到达子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更新时间:2023/11/4 17:45: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作物抗虫性机制有哪些
答案是:植物的某些形态特征与害虫的偏嗜性密切相关,并能影响昆虫的取食、消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活动|抗虫性和植物解剖学的关系抗虫品
更新时间:2023/11/4 17:45: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轮回选择
答案是:循环式的选择、杂交、再选择、再杂交,将所需要的基因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新群体的育种方法
更新时间:2023/11/4 17:45: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细胞工程
答案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地意愿生产某种物质的过程
更新时间:2023/11/4 17:44: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侵袭力
答案是:病原菌在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主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和强度。
更新时间:2023/11/4 17:44: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竞争优势
答案是:杂种一代某一性状的平均值超过当地推广品种同一性状值的百分率。
更新时间:2023/11/4 17:44: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远缘杂交
答案是:不同种、属间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杂交
更新时间:2023/11/4 17:44: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物理诱变
答案是:用不同种类的射线处理,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更新时间:2023/11/4 17:44: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非轮回亲本
答案是:回交时,只在第一次杂交时使用的亲本
更新时间:2023/11/4 17:44: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理想株型育种
答案是:是除矮杆外,按照人们的经济要求,把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都集中在一个植株上,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
更新时间:2023/11/4 17:43: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多系品种
答案是:由若干纯系品种或品系、近等基因系的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的播种材料
更新时间:2023/11/4 17:43: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作物育种
答案是:作物的人工进化,适当的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更新时间:2023/11/4 17:43: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次生作物
答案是: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
更新时间:2023/11/4 17:43: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半同胞轮回选择
答案是:用一个或几个自交系作为测验种,与轮回选择群体的优选。单株进行测交,再以其测交种的平均表现决定优选单株好坏的轮回选择方法
更新时间:2023/11/4 17:43: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初生中心
答案是: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又称原生起源中心
更新时间:2023/11/4 17:43: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育种目标
答案是: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
更新时间:2023/11/4 17:42: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轮回亲本
答案是: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
更新时间:2023/11/4 17:42: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毒性
答案是:毒性指的是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
更新时间:2023/11/4 17:42: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复交
答案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更新时间:2023/11/4 17:42: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作物育种学
答案是: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更新时间:2023/11/4 17:42: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缺体
答案是:比正常二倍体染色体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植株个体
更新时间:2023/11/4 17:42: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组织培养
答案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培养植物体的某器官或组织,诱导产生新的植株的过程
更新时间:2023/11/4 17:41: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异附加系
答案是:在某种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更新时间:2023/11/4 17:41: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侵袭力
答案是: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的速率和强度
更新时间:2023/11/4 17:41: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自交不亲和性
答案是:同一植株上机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因受自交不亲和 基因的控制,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特性
更新时间:2023/11/4 17:41:00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1 目前为: 1/3 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