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12/28 18:16:00

周礼在文化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导群伦的作用

民族形成的前提是氏族界限的消失;而界限消失的要件,是有高出于氏族界限的共同生活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建立,周礼所代表的文化系统,即是这样的标准,到春秋时,这个文化系统”教化”人群的历史效果,已是清晰可见了。周礼化及的人群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礼不下庶人”;周礼的最低界限是“土”;所以周礼的文献从“土冠””土昏"之礼记起。像饮酒、习射诸礼,其范围也是在“乡"内进行。也可以说,西周礼乐所及的直接范围,是周人的基本人群,即六乡之民,六乡之外的"野”人无由享受。礼既不行于乡之外的野,化导范就该是有限制的。但问题不是这样简单。礼乐作为一种文化,不同于一般死板的政令,而是像一个具有吸附力量的磁棒,能超越等级族群而产生引导的作用。周礼不单“文化”着中原各国,王朝的礼乐文明对那些相对边远的邦国,同样具有化导意义。楚国从西周中期开始就是周王朝和中原各国的敌人。但这并不妨碍楚国对礼乐文化的学习。这不是说楚国在精神文化上没有自己的东西,但一个有着自己文化传统的邦国;它的上层人物并末因此而停止向中原文化学习,正说明着周代礼乐文明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吴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直到春秋较晚的时候,楚国一直是默默无闻的。然 而,吴公子季机到中原各国访问,却显示出良好的人 乐文化,修养,这一现象只自以居礼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来理解其对所有人群的感染力了。 .我国古代记时工具有“漏壶”,宇宙模型有盖天说、浑天说等。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