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7.麻黄汤有哪些禁例?为什么?

(1)A、阴虚咽燥者,咽喉干燥为阴液不足,发汗无源,强汗则伤阴。 B、淋家禁发汗,因此类患者多为湿热下注,多已伤阴,发汗会导致便血。 C、疮家因脓血流失而气血两虚,发汗会导致痉挛。 D、衄家阴血不足,发汗则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脉紧急;不能上注于目,则目直视而睛不能转动; 不能养心,神不守舍则不得眠。 E、亡血家气血虚弱,若强发汗,血伤无以濡养筋脉,气伤阳虚,无力温煦肌肤,故寒栗而振。 F、平素多汗者不可发汗,汗乃心之液,若重发汗至阴阳两虚,心失所养则恍惚心乱;阴津受损,阴 中带涩,故小便后阴疼,于禹粮丸。 G、中焦虚寒者禁用发汗,若发汗,使脾胃虚阳更伤,导致胃寒气逆,可见呕吐。此为峻汗禁例。麻 黄汤主发汗,因此为麻黄汤禁例。阳加于阴谓之汗,且血汗同源,气血互根,峻汗必伤及气血阴阳,故虚 人外感不可用,由于麻黄汤为辛温解表之剂,辛温能助热,故火旺阳亢,风热外感者亦不可用。 (2)尺中脉迟,营血不足者及里虚,尺中脉微者不可发汗,禁用麻黄汤。一在阳虚里气不足,一在阴虚 营血亏损,皆为伤寒夹虚之证,故禁用麻黄汤强发其汗。 (83)阴津不足者禁汗 阴津亏损,咽喉失润——咽喉干燥 发汗无源——强发其汗——阴虚热炽——变证 阴虚兼表——滋阴解表 (84)阴津素亏,下焦瘀热者禁汗 “淋家”——阴津亏损,下焦蓄热 误汗—— 更伤阴津 热损络脉 便血 邪热更盛 血液妄行 (尿血) 淋家外感——清热育阴利水解表 (85)气血俱虚者禁汗 “疮家”——气血两伤 复感风寒之邪 身疼痛——禁汗 误汗——更伤营血,筋脉失养——痉 (筋脉强直,肢体拘挛) 疮家兼表——益气养血,兼解表邪 (86)阴血不足者禁汗 “衄家”——素有衄血,耗损阴血——禁汗 重伤阴血 筋脉失养——额上陷脉急紧 误汗 —— 阴血更虚 目失滋养——直视不能眴 26 心失所养——不得眠 阴血不足兼表——养血解表 (87)气血虚弱者禁汗 “亡血家”——阴血虚损,气随血耗——阴阳气血俱虚 更伤阳气——阳气不足以温煦 误汗 筋脉失其温养——寒粟而战(寒战) 更耗阴血——阴血不足以濡润 气血虚弱,兼有表邪——气血双补,兼以解表 (88)阳虚者禁汗 “汗家”——阳虚之体,卫阳不固,汗泄伤阴 阴阳俱虚,心脉失养——恍惚心乱(神志昏惑,心慌不安) 重发汗 (误汗) 阴津亏耗,阴中涩滞——小便已阴疼 汗家阳虚——敛阴和阳,止汗固涩——禹余粮丸 (89)阳虚有寒者禁汗 病人有寒——中焦脾胃虚寒 误汗 脾胃更伤,升降失常,胃气上逆 吐蛔 素有蛔,蛔因胃中冷而上窜扰动 脾胃虚寒兼表——温中解表——桂枝人参汤 (49)表证误下致里阳虚者禁汗 风寒表证——脉浮数——发汗解表 太阳表邪未解 阳气虚损 清阳不能充身 身重 阳虚心神无主——心悸 不可发汗自汗出愈 里虚鼓动无力——尺中迟 (脉迟滞无力) (50)营血不足者禁汗 脉浮紧,身疼痛——太阳表实 表证未解,营血不足——不可发汗 但尺脉迟——营血亏虚 误汗——更伤营血,变证丛生 营血不足,兼有表邪——养营补血,兼治表邪——小建中汤 条文 禁例 病机 误汗变证 治法 83 阴虚 阴虚 咽喉干燥 滋阴解表 84 淋家 阴虚兼下焦蓄热 尿血 育阴清热,兼予辛散 85 疮家 气血两虚 痉 双补气血兼解表 86 衄家 阴血亏虚 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滋阴解表 87 亡血家 血虚气衰 寒慄而振 双补气血兼解表 88 汗家 阳虚 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 扶阳解表 89 中虚有寒 脾胃阳虚 吐蚘 扶阳解表或温中解表 27 49 里阳虚 里阳不足 尺中脉微 扶阳解表 50 营血虚 营血不足 尺中迟 养营补血兼解表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