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要说明使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GIS设计需要完成的六个阶段内容。
参考答案:
⑴系统开发准备阶段。针对用户提出开发系统的要求,有关人员进行初步调查,组成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开发的进度和计划。如果新系统开发采取外包方式,本阶段还要包括招投标过程。 ⑵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行系统的界限、组织分工、业务流程、资源及薄弱环节等,绘制现行系统的相关图表。在此基础上,与用户协商方案,提出初步的新系统目标,并进行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提交可行性报告。 ⑶系统分析阶段。在对现行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的图表工具进行系统的目标分析,划分子系统以及功能模块,构造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确定其逻辑功能需求,交付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说明书。 ⑷系统设计阶段。根据逻辑模型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并具体选择一个物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这个阶段还要进行人-机过程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文件数据库设计及程序模块、通讯网络设计等。 ⑸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是新系统付诸实现的实践阶段,主要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所完成的新系统物理模型。包括软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程序设计、代码编写、调试。还包括对用户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编制操作、使用手册和有关文档。 ⑹维护和评价阶段。对系统的修改和完善进行维护,如针对系统处理过程、程序、文件、数据库甚至某些设备和组织的变动进行相应的维护。系统的评价,广义上贯穿于系统开发过程的始终,这里主要指系统开发后期的评价。旨在将建成的新系统与预期的目标做一一比较,不同的指标综合体现为用户的满意程度——可接受性。、原型法是应软件设计新情况和新要求的出现而产生的,其特点主要体现为鼓励用户不断修改和完善需求,并根据新的需求不断修改和完善原型。请说明应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各个阶段的内容。
出自:联大 >> 河南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