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简要说明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特点。

植物雄性不育可分为 3 种类型: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简称核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表现细胞质遗传特点,称为质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为质-核不育型,简称质核型。 多数核不育型均受简单的一对隐性基因 (ms) 所控制,纯合体 (msms) 表现雄性不育,这种不育性能被相对显性基因 Ms 所恢复,杂合体 (Msms) 后代呈现简单的孟德尔式的分离。因此,用普通遗传学的方法不能使整个群体均保持这种不育性。我国育种工作者石明松于 70 年代最早发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至今已经育成了一些在生产上有实用价值的光敏型和温敏型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其不育性受核基因控制,但在不同的光照或温度条件下,其育性会发生转变。 质不育型,用这种不育株做母本与雄性可育株杂交,后代仍为不育,所以,细胞质不育型的不育性状容易保持但不易恢复。 质-核不育型是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对应的核基因所决定的。当胞质不育基因 S 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一对(或一对以上)隐性基因 rr,个体才能表现不育。杂交或回交时,只要父本核内没有 R 基因,则杂交子代一直保持雄性不育,表现出细胞质遗传的特征。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基因 N(即一般正常状态),即使核基因仍然是 rr,个体也是正常可育的,如果核内存在显性基因 R,不论细胞质基因是 S 还是 N,个体均表现育性正常。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