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支架式教学及其基本步骤
支架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支持以帮助学生完成一些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并在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后根据情祝逐步减少支持,最终争取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支架式教学是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师或
他人的适当支持、进行又快又好的学习。为达成这一目的,支架式教学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 1)制定恰当的
教学目标 教师综合考虑所学课程的目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等多种因素,制定处于学生
最近发展区的且是学生目前需要学习的目标。 2)搭建支架 在教学设计阶段,根据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发
展水平、学习能力与兴趣等多种思考,预先设想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据此搭建支架, 即在教学进程的什么阶段提供怎样的支持。 3)明确学习目标和步骤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向学生明确说明教学要
达成的具体目标,提供优秀的范例,并具体说明达成目标的正确步骤、方法或路径。 4)学习者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
进行练习 练习过程中,需要控制学习者失败的风险。每次出现的练习应是学生独立或在教师、他人帮助下能成功完
成的。学习任务中,凡是儿童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都要鼓励儿童独立完成;凡是儿童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
都要予以控制,给予积极主动的帮助。教师究竟应提供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支持,将取决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既
不能过多,以至有包办代替的危险,也不能过少,以至有旁观放任的嫌疑。 在保证学生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情况下,他
人指导下的练习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练习的难度由小到大:开始时呈现简单的任务,然后逐步提高任务的复
杂性; (2)教师或他人的支持由多到少,逐步提高学习者的责任:开始时的指导、支持多一些,然后逐步减少。在正常的
课堂教学情况下,还可以由教师指导的练习逐步过渡到同伴支持或小组学习的练习。 5)学生的独立练习 撤除支架,学
生在没有任何外来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练习。通过大量的独立练习,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知识和技能的
具体情况,可以安排学生在其他情境中进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独立练习,以实现知识的泛化。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或其他的指导者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祝进行效果评价,并向学生提供及时反馈。
出自:文鼎教育 >>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高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