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自身的结构体系不断变革和发展,并呈现这样几种重要趋势: (一)学制的类型结构不断向分支型、单轨制方向发展 英、法、德等国家通过“综合中学”这种新的学校形式,把初中教育的两轨归并到了一轨。英国的初中后教育有综合中学、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中间学校以及自成体系的私立学校。美国各州的义务教育年限不一,学制形式有八四四制、六三三四制、四(或五)四四四制等。这其中,高中教育是综合性的,兼负大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教育,以及进行专业技术教育。目前,英国的高中教育也正进一步通过综合中学来实现并轨。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双轨制的并轨必将上升到高中教育阶段,综合高中代表着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学制的层次结构不断向一体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现代教育体系正通过“重新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重新建立联系,按照不同于原来的方式对它们重新作出安排,确保它们之间有可能相互转换,并使学习途径多样化。” 首先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包括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并已列入学制系统。初等教育即小学已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年限有缩短的趋势;小学教育的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甚至5岁,小学与幼儿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小学与初中直接衔接,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 其次是中等教育的改革。中等教育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一直面临着大学预备教育(普通教育)与就业准备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尖锐矛盾。以此,在不同的学制系统下形成了 三种有代表性的高中教育,即西欧式高中——担负大学预备教育的单项任务;前苏联式高中——担负大学预备教育和普及高中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两重任务;美国式高中——兼任大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和进行职业培训三重任务。 1984年前苏联高中的教改方案决定高中也将同时进行职业教育,英国等西欧国家高中也在迅速走向综合化。因此可见,中等教育的综合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与此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由小学阶段进行提升到初中后(高中阶段)和高中后进行。第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派生出专科学校、社区学院,在大学本科教育之上出现了研究生教育。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出现了多类型,院校、科系、专业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范畴,在正规的高等教育机构蓬勃发展的同时,形式多样的“非正规大学”大量涌现并纳入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由此,现代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层次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发展和变化。从6~12岁的初等教育为第一级教育,11~12岁至17~18岁的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从18岁左右开始的为期6~7年的教育为第三级教育。而整个教育的层次和机构逐步从传统的宝塔型向梯形变化。无论是从义务教育的普及还是教育投入与生均培养的成本看,第一级教育以及第二级教育必然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且,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必须以普及的和优质的基础教育为基础和前提。因此,第一级、第二级教育乃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现代教育制度由制度化、机构化不断向非制度化、终身化方向发展。 “制度化教育”的理由是:年轻人正是在学校里‘为进入生活作好准备。人的生活被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学校和学习阶段、有活动能力的生活阶段、老年阶段。在学校学习的东西终身有用。 然而,传统的制度化教育体系越来越显露其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制度化教育开始向非制度化教育转型,终身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认为,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续。“如果教育在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在个人的生活诸方面发挥如上所述之作用,那么很清楚,主要的需要就是使它冲破学校体制的束缚,以占有既和工作有关又和闲暇有关的人类活动的全部。”由此,人类越来越朝着“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迈进。新的教育体系正由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发展,由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过渡。它具有开放性、大众性和机会的均等性,并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 在此之下,学校教育及以学校教育制度体系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学校教育各级各类专门的教育机构必须走向开放,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更为均等的教育机会;同时,一系列全新的教育形式和机构应运而生,所有的集体、协会、团体甚至家庭,都必须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由此,人类越来越朝着“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迈进。新的教育体系正由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发展,由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过渡。它具有开放性、大众性和机会的均等性,并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