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请结合你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2、试述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城市管理中。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上述题目选择其一,撰写一篇不低于1500字的论文。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90)
论文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论述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流畅;有一定的创造性、新见解。
良好的标准(90>X≥80)
论文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论述清晰;表达通顺;有某些独立见解。
中等的标准(80>X≥70)
论文能较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观点基本正确,论述较清晰;文字通顺;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及格的标准(70>X≥60)
论文观点、内容论述等主要方面尚符合要求;论说基本清楚但不严密、不完整;能够联系实际进行说明,但联系实际不充分。论文中自己的见解不多。
不及格的标准(X<60)
论文论述不能成立或有重大毛病;内容空乏,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文题不符或文理不通;没有联系实际进行说明。
零分
提交的论文属于抄袭的。

答案
第一次作业讨论以下为示例1、“城市病”及其治理小组讨论的提纲: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1. 资源过度集中。2. 城市规划不合理3. 公共设施跟不上,医院、学校、垃圾处理场等设置跟不上城市和人口扩张速度。4. 盲目发展汽车工业、房地产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三城市病的表现1、人口膨胀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
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2、交通拥堵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3、环境污染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4、资源短缺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5、城市贫困贫民窟问题是发展中国家 的大中城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现象,贫民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本城市内人口的 收入差距过大 所造成的。四城市病对人体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 依赖 ,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1.以车代步。2.以补求寿。3.娱乐过度。
4.迷恋电视。5.睡眠不足。6.饮食过精。7.烟酒成癖。五城市病的治理措施1.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1)加大投入;(2)政府带头执行规划。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1)各级领导必须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2)规划一条道路或一个小区,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各类管网要合理布局、科学布局,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3)政府 要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 ,管理 部门依法加强管理。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1)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安排绿 地布局 ,突出 园林绿化地方风格;(2)强化绿化监督管理,确保城市绿地面积不被侵占。4.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1)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优化能源结构;(3)大力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4)借助先进科技构建城市生态经济5.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1)做到文 化特 色和现 代化气 息相结 合,自然景观 和人 文景观相呼应,要有超前性、科学性、指导性,准确把握地域内的建设脉博;(2)坚持以人为本,根据 城市 内不同区域 的分工,突出功能 ,注重实用;(3)强化城市总体 规划, 做好 城市 风貌 规划,在新的建设中注入历史的遗存使城市脱离肤浅平淡,丰富其文化内涵六总结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来 看,城市 群是多中 心的结构 ,多中 心的结构有利于防止把 城市 功能 过于集中于一个超 大城市而带来的城市病。城市 群是在一 定地域空间相对集中 布局 ,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有效地 避免 城市分 散化而带来的土地浪费。从这 一点来讲,城市 群成为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因此,推动城市的健康 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 体形态的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