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答:1.为了表现荒芜、病态和邪恶的主旨,《荒原》彻底摈弃了浪漫主义诗歌以健康、美好、高雅的意象入诗的传统,而延续了象征主义诗歌,特别是《恶之花》选用病态、丑恶、卑微意象的理念。2.具有思维上跳跃幅度大的特点。场面之间、意象之间的衔接常常显得十分突兀,这种大幅度的跳跃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贯穿整个诗篇的一个基本特征。3.用典之多,在20世纪文学作品中是相当少见的。大量用典故虽然造成了作品的晦涩艰深,给读解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却使文字的内涵极大地丰富和深刻,形成多义性和复杂性,为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的解读提供了可能,为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4.具有明显的音乐结构,仿佛一首宏大复杂的交响诗。5.采用典型的自由体,诗句长短不一,不用规律的韵,但节奏分明,舒展自如,收放有致,这样的形式能够让诗人充分地、自由地驰骋想象,拼接意象。6.仿佛一部独特的记录片,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众多的画面和场景,作者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并置在一起,纳入一个“荒原”的象征框架中,使这些看似无关的场面和意象获得了内在的联系,从而揭示了西方文明衰退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