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4/12/22 11:23:00

2009年2月27日,卫生部公布了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按2008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1.5亿人次。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的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以此推算,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这也说明全国医药卫生战线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巨大。


与此同时,2008年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缓解。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4.5%。由此推算,2008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与2003年相比,增加2.6亿人次。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年住院率为6.8%,比2003年增加了近一倍。以2008年住院率推算,全国住院人次数近1亿人次、手术量达到2500万例,为历史最好水平。





问题:


(1) 什么是卫生服务需求,它和卫生服务需要有何区别与联系?(10分)


(2) 研究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有何政策意义?(10分)


(3) 结合案例试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引起我国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15分)

答案要点: (1)卫生服务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的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通常是由医学专业人员判断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以及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5分)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4类:I为没有认识到的需要,即机体出现了健康问题,但个体没有认识或感觉到,因而也就不会去利用卫生服务;II为认识到的需要,但因种种原因而没有转化为需求;III为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医生从专业的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量,这部分构成了卫生服务利用的主体;IV为没有需要的需求,如医生创造或诱导而来的需求,这部分需求是没有必要的需求。I和II构成了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卫生服务利用障碍的大小,应采取措施减少潜在需求,使之转化为需求。(5分) (2)卫生服务需求和需要的政策意义在于它们可作为卫生资源配置的依据。(2分)由于需要与价格无关,根据需要配置卫生资源,有可能因支付能力的影响而导致所配置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即所配置的资源量大于实际使用量,资源呈过剩状态(4分);而根据需求配置卫生资源,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一部分人因支付能力的问题利用不起卫生服务,导致卫生服务分配公平性的降低,并影响到低卫生服务支付能力人群的健康。实质上,这是在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对两种资源配置手段(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的选择。(5分) (3)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卫生服务的价格和相关物品(服务)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货币储蓄水平 4)消费偏好 5)对物品(服务)未来供应情况的预期 6)健康状况 7)卫生服务供给状况 8)医疗保健制度(以上仅为要点,应结合实际分析,15分)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