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轻工设计院 (50分)
红旗轻工设计院是一所历史较长的大型设计单位,拥有8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该院二室第五课题组共有11位成员。组长张驰是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他手下还有三名高工和七名较年轻的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张驰知识渊博,为人正派,深受组员们爱戴,大家对他都很敬佩。这个组的工作一贯较好,团结也不错。。
不久前,老张被市里调到一家正在建设中的大企业负责引进设备的技术工作组去了,五组组长一职暂告空缺,急待填补。组员们纷纷猜测,都相信新组长准在本组内部选拔。但究竟会看中哪一位呢?当然会是三位资深的高工之一了。
组内舆论普遍认为高工王韪希望最大。王工刚45岁,是三人中最年轻的,符合“年青化”要求。他不但能力强,而且很富创新精神,设计工作一直很出色,所搞的项目中有两项曾获部颁优秀设计奖,加上英语流利,当组长是理想人选。不过另一位高工李祖德的实力也不容忽视。李工今年47岁,业务能力平平,但和院长私交颇深,他们是同乡,又同时调来本院,过往密切。这一优势可能是决定性的。大家认为第三位高工刘仰机会最小。此人已经50岁了,来本院工作已23年,业务能力不差,只是创造性欠缺。此人四平八稳,从不与人争吵,是有名的“老好人”。不过他对各级领导过于恭顺谦卑,叫干啥,就干啥,未免有些过分,引起有些人的非议。
组内舆论普遍认为高工王韪希望最大。王工刚45岁,是三人中最年轻的,符合“年青化”要求。他不但能力强,而且很富创新精神,设计工作一直很出色,所搞的项目中有两项曾获部颁优秀设计奖,加上英语流利,当组长是理想人选。不过另一位高工李祖德的实力也不容忽视。李工今年47岁,业务能力平平,但和院长私交颇深,他们是同乡,又同时调来本院,过往密切。这一优势可能是决定性的。大家认为第三位高工刘仰机会最小。此人已经50岁了,来本院工作已23年,业务能力不差,只是创造性欠缺。此人四平八稳,从不与人争吵,是有名的“老好人”。不过他对各级领导过于恭顺谦卑,叫干啥,就干啥,未免有些过分,引起有些人的非议。
好几天不见院里有动静。这期间三位高工干活都特别卖劲,对人也特别和气,而且也不动声色,从不参加大家对谁会被提升的猜测和讨论。有人跟王工开玩笑说:“老王该请大伙吃一顿,要升官啦。”王工谦逊地说:“我有何德何能,配当组长?”眼中却闪着几分得意之色。
一周后,院里传来正式通知,刘工被任命为五组组长。这实在大出人们意料,在组内引起震动。落选的王、李两位虽也面露微笑,但总觉不太自然。他们显然是不那么高兴的。
刘工当然喜形于色。他认为这不仅是运气好,而且是他一贯“听话”、“敬上”的态度所致。
过了几天,院长把刘工召去,布置给五组一项内地某省设计一家中型造纸厂的任务。这厂地处穷乡僻壤,设备又全是国产的,显然属于一项没“油水”的苦差。老刘思索良久,才去找老李,说:“老李,院里下来这个项目,我看就你接了吧,反正你手头的任务马上就完了。”老李说:“对不起,这活我可干不了。我手头这项目别看已经快扫尾了,还有不少问题,一时很难解决得了。你还是让老王去干吧。”老刘说:“老王的项目正干到半当腰,他怎么能又接新活?”老李说:“那就偏劳你老兄自己吧。阁下贵为组长,理当身为表率。你不去,谁去?”
老刘语塞,默默回到自己桌旁想:“真倒霉,当了组长,头回布置任务就碰了钉子,下回咋办?我知道他们也想当组长。可这回提我,是院长选上的,难道是我的不是?他们本应该支持帮助我,现在反倒给我小鞋穿。咳,都怪我自己性格太懦弱,压不住他们的气焰。这回我先干了,下回谁再敢顶我,哼,我可不会再客气,非给他点颜色看不可!”
把老刘顶跑了以后,老李也很气:“想找我下手?没门!”但他的最大怨气是冲着院长来的“一点不够朋友。多年交情了,节骨眼上不拉一把。怎么会挑上老刘?这回顶回去了,准得罪了他,下回还能给我好果子吃?总不能老顶住呀!”越想越气。吃罢中饭,他闯进院长室,没好气地说:“喂,院长大人,这回您是怎么……”没等他说完,院长马上抬手让坐,说:“老李,来的正好,我正想找你呢。你先别火,听我讲清楚嘛。你知道,谁都知道咱俩的交情,我要提你,这工作很难做。我挑了老刘,因为他听话,通过他可以给你帮忙嘛。”“他帮我忙?”老李疑惑地问。院长耐心地继续说:“我眼下手头有一项美差,是设计一家大型造纸厂,重要设备全由美国引进。接办这项目,起码有两次去美国的机会。我这就向老刘布置,让他把这个项目分给你干,他会照办的。你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把手头活尽快办完,并且沉住气,千万别漏一点口风。”老李马上笑逐颜开道:“好,够交情。不愧是院长,老谋深算。”一腔怨气化为由衷感激了。
几天后,组长老刘把李工召去,问:“你手头项目进展得怎样?”老李忙答:“快了,明天大约就能全结束。”“怎么?上星期你还说问题多得很吗。”老刘不无讥讽地大声问道。老李颇为尴尬,搓着手,说:“我全解决了。”于是老刘进一步提高音量,故意吸引全组的注意,说:“这里来了个新项目,设备主要是从美国引进。一开始和项目中期各有一次上美国出差机会,这可是咱组从来没有过的肥缺,能捞回一台彩电,外加一架录像机。老李,你想干么?”老李有点窘,但说:“我想。”
全组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时不禁哗然。老王第一个大步跨过来,双臂撑在老刘的桌上,气势汹汹地厉声问道:“为什么不让我接这项目?我最有资格!我设计的项目两次得过部优奖;我的英语流利,出国不用翻译,省了外汇。”老刘却不紧不慢地说:“哎呀,这可难办了。分配给李工干,可是院长的旨意。”老王说:“分配任务是组
思考题:
(1)刘工的管理风格是什么样的?请运用所学过的领导理论分析刘工的领导行为特征。
(2)院长为什么要撤刘工的组长职务?请用领导素质理论分析刘工的个人素质特点。
(3)请用领导素质理论分析王工的个人素质特点,他为何不但拒绝出任组长,反而递上辞职申请书,去一家乡镇企业另谋高就?
(4)请用管理方格图理论分析院长的领导风格特点。
(5)这个案例对你有哪些的启示?如何认识领导者权力的来源?

答案
1.刘工属于“放任自流型”的领导方式,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是指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个人,一切悉听自便,毫无规章制度。这种领导方式效率最低,只达到社交目标,而完不成工作目标。在他的整个领导过程中,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对员工没有威信和说服力,下属对他的领导极为不满,成员又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士气低沉,争吵较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属于不可取的领导方式。
2.因为刘工表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懂得领导艺术,不能为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没有发挥应有的领导效能。(1)刘工“业务能力不差,但缺乏创新性;四平八稳,从不与人争吵,足有名的老好人,对领导过于谦卑,引起很多人的非议”,这些都指出了刘工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的潜质。(2)按照领导素质理论中的十大条件论来分解,刘工的个人素质中欠缺合作精神,主要表现为他不能赢得别人的合作,决策能力不高,下属对他的决策也不可以不服从,组织能力不高,不能良好的组织有限的人力和物力,不精于授权,不善于应变,对已发事件不能良好的处理,更无法善后,导致最后职务被撤,完全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想法,临高怎么安排就怎么服从,从让李工出差就能体现出来,对于下属和工作缺乏高度的责任心。(3)在一个优秀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中富有创新性,而刘工缺乏,应该能够对下属提出正确的批评意见,指导下属对工作和个人的反思,刘工也欠缺,能够和下属打成一片,体恤关心下属,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为提高组织效率服务,他同样也欠缺。(4)刘工的优点,他为人善良,不与人争吵,尊重他人,业务能力不错,以上也说明了他不适合做领导者,在组织角色中更适合做领导支持帮助者,帮助上级完成任务,所以要把不同性格特点的人运用到合适的职位上。
3.王工的性格特点具备一个成为优秀领导者的潜质,主要表现为“能力强”具备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的能力水平,富有创新精神,设计工作一直出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同事友好热情,传授经验,为他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形成了成为优秀领导者必备的良好人脉,有助于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都说明了王工具备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他拒绝出任组长,递上辞呈去另一家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充分实现个人自我实现的实现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4.在俄核俄州管理四分图基础上,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就企业中领导行为方式提出了管理方格图理论。这是一张9等分的方格图,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轴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在评价领导者时,可根据其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和对人的关心程度,在图上寻找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方格就是他的领导方式。
本案例州州中的院长布置工作还算积极,显然对工作的关心程度还是很高的。但是,缺乏对下属的关心,对新人组长刘工基于服从而非信任授予其组长职责。没有充分授权,这些都表明院长对人的关心程度信任程度都是不高的,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院长属于“任务第一型的管理”的领导方式。在这类管理中,领导作风是非常专制的,领导集中注意对生产任务和作业效率的要求,注重与计划,指导和控制职工的工作活动。以完成组织的目标,但不关心人的因素,很少注意职工的发展和士气。
5.从本案中我看到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还要有良好的素质,懂得知人善用,为员工提供希望,关心员工。有远见,有风度。这样才不会成为失败者。
领导者的权利分为职位权利和个人权利。职位权利即领导者的职位所赋予其法定的权利。任何人只要处于某一职位上,就自然获得了这种权利。这种权利主要包括“惩罚权、奖赏权和合法权,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下级不得不服从。”个人权利也称“非职位权利”。他是由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个人权利包括:模范权和专长权。这种权利不随职位的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首先使用个人权利,必要时才使用权利。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职位,但是也要被领导者的配合,只有得到被领导者的认可,才能使权力很好的被运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