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并自今年2月28日起再度公开征求意见。 《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袁贵仁说,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革开放。现在我们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我们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所以这次《规划纲要》在标题中就明确地标示出来,这个纲要是发展的规划纲要,也是改革的规划纲要。而在20字工作方针中,我们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内容,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温总理讲的,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过去我们投入主要在发展方面,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事倍功半。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结合所给材料,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的制度障碍及创新路径。

【参考答案】: 新中国以来建立的教育体制是与我国当时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主要表现在,在办学体制上,学校一律是公办的,政府既是学校的所有者,又是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所有权与办学权合一。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按照计划模式,条块分割来设立学校、招生、培养和统包统配,学校缺乏办学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在教育的投入体制上,全靠政府拨款,学校办学经费就是等、靠、要。这种体制使我国教育长期处在困境之中,缺乏活力、难以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提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同时,明确提出教育改革要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努力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主管部门先后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以及相关的教育法规、条例。以此来规范和不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制。 教育改革的出路:1.办学体制改革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