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问题   更新时间2023/4/3 12:59:00

结合西方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谈谈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必要性。

公共关系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纵观西方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无外几个历史条件:第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第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第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四,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 反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关系的引入与发展,可以明显感觉到公共关系在中国必将不断走向成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同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都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关系的迅速兴起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和深入发展的可能性。 (1)公共关系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丧失了发展生产的冲动,致使产品长期短缺,市民生活完全由计划按低水平供给,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企业没有搞公共关系的必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显现了出来。企业必须采用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文明经营观念——公共关系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资金、原料、生产、销售等环节都由国家统一安排,企业完全不用自己操心。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自己主动去和银行、原料供应商、横向协作单位、产品销售企业开展协作,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减少社会摩擦,争取长期的经营合作伙伴。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迅速改变了我国经济短缺的状态,目前国内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在市场竞争战中,产品的质量是第一位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各厂家的产品质量必然会不断趋近,于是商品的竞争就必然从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服务的竞争逐步扩展到信誉的竞争、形象的竞争,这就产生了一个“无形资产”的问题。而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共关系和广告形成的。自然经济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时代已成过去。企业家们逐渐明白,“酒香也得勤吆喝”,必须花费大量的投资来争取顾客,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2)公共关系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会带动政治体制的改革。过去大小企业不是国营的就是集体的,就连农村人民公社都是集体的。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全体公民都是政府的雇员,政府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管理国家的一切事务。现在,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工商企业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人,员工也不再是终身制的了。另外,市场上又出现了大批的合资、独资、个体、私营的企业,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组织网络来与公民沟通,政府公共关系的迫切需要也被提上议程。政府公共关系即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又要为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很多地方的政府已经注意到公共关系的作用,经常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为自己的立场进行宣传。例如,陕西的延安就曾专门聘请公共关系专家进行策划,以争取在全世界树立延安的新形象。杭州市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大规模开展整治市容的形象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党的十六大将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到政治文明的高度,对政府公共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一座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以增强政府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增强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近年来,政务公开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级政府相继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信息交流,实际上是公共关系的一种表现。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政府亦是社会组织,政府的公众就是人民群众,政府如何通过各种传播活动达到与人民群众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目标,就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为此,各地政府必须学会利用公共关系的原理、法则,运用沟通技术,使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畅通无阻,建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 (3)公共关系与生活方式变革。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数地区开始从贫困向小康过渡。目前,国际上有一个测试一个国家国民的富裕程度的通用标准,即恩格尔指数。所谓恩格尔指数,就是一个家庭的食品开支在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 一般而言,恩格尔指数超过60%属于贫困地域,恩格尔指数在40~60%属于小康状态,恩格尔指数低于40%则进入了富裕的行列。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恩格尔指数不到20%,所以相当富裕。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进入小康状态。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已达到45.6%,城市则达到了36.7%,北京甚至达到了33%,我国已经跨入了小康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面对众多非生活必需品,就有了较大选择自由。特别是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和旅游、文艺演出等精神消费,这些都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示范展示,引导消费就成了企业公共关系部门争取顾客,创造市场的重要内容。 (4)公共关系与对外开放。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企业没有对外贸易权,进出口贸易统统由外贸部独家代理,因此也没有开展国际公共关系的必要。现在,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许多企业有了外贸经营权。所以,通过国际公共关系在外国树立中国企业、中国产品的形象就成为中国企业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地位很低,除了质量原因,也与我们对外公共关系工作不力有关。
王老师:19139051760(拨打)